过年回老家,和父母待一起,不出三天,就会烦躁,有一股无名火……
宁心姐:
你好,马上过年要回老家了,我觉得我的心情有点矛盾。一方面心里特别想爸妈,另一方面想到回家跟他们的相处,又会有点焦虑。
我回家最纠结的点其实是我的妈妈。我很想和我的妈妈和谐相处,但之前每次回家不出3天,我就会想要逃离,尤其是碰到每月生理期,情绪更是非常不好,有几次都是提前返程的。
我回家和我妈妈的相处一般会经历以下三部曲:
第一步:相亲相爱
每次回家,妈妈会提前给我晒被褥,晚上睡觉的时候,暖暖的,空气中都是妈妈的味道,妈妈还会给我做她拿手的红烧肉,出门在外,只有妈妈做的才是我心尖尖上的美食。
第二步:厌烦
回家没多久,妈妈就开始对着我唠叨,每次的话题都是一样的:
然后是我听了耳朵都起了老茧的陈年往事。- 你在外面工作辛不辛苦?
- 老公有没有欺负你?
- 你婆家人有没有对你不好?
- 我和你说,妈妈那时候你奶奶对我不好,你爸爸也对我不好。
……
第三步:逃离
到了第二步的时候,其实我已经开始厌烦了。但我妈会继续追着我,和我念叨。她甚至会从这个房间追我追到那个房间,360度无死角把我围住,对我说:
- 你得给我做主,你得训斥你爸,他对我不好……
- 你老公这次回家,没有对我笑,他是不是有什么意见?你得教训他……
- 我和你说,上次我电话,你家孩子为啥不喊我姥姥,我心里不开心,你得教训他……
其实我心里明白,爸爸其实并不是妈妈说的那个样子,老公的表情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,孩子也只是有一次没有喊姥姥,后来每次都是很开心地和姥姥视频的,可是妈妈就抓住那次不放……
爸爸在这个时候,也会拉我过来评理,然后他们就开始吵架……
面对开吵的父母、充满炮火味的饭桌……我真的是待不下去了。
希望老师能给到我一些指导,感谢。
小π
宁心邮箱
小π:
你好,感谢你的来信和信任。你和妈妈的相处三部曲,让我想到了一部经典电影的名字——《The Good, the Bad and the Ugly》(中文名翻译为《黄金三镖客》):
-
与妈妈的久别重逢,是“好的(the Good)”
-
但接着,便会发现妈妈“不好的(the Bad)”一面
-
到下一阶段,事情多半会变得“丑陋(the Ugly)”
如何应对“不好的”和“丑陋的”,考验着我们与父母相处的智慧。我有3点想和你分享:
用魔法打败魔法
虽然家长里短的“八卦”,显得那么琐碎无聊,但换个角度看,我们每个人逃不过也是这些“八卦”的一部分。这里面的烟火气,是我们生活里少不了的佐料。
来信提到,妈妈会和你聊很多陈年往事,看得出来,妈妈有一肚子的话想要和你说,也能感受到妈妈对你的想念。不如我们变被动为主动,由你来引导谈话的内容。
在迎新春、过大年的氛围里,我们从心态上,把“过年陪妈妈聊天”当成一件神圣而有意义的事情来做,多问妈妈:村里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?我小时候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往事……
当我们慢慢地把话题引导到和妈妈都感兴趣的内容上,聊天的感受会更加舒适。
回应妈妈的情绪
我们的长辈,可能大多不太善于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。妈妈可能也不知道如何用柔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。所以我们首先要稳住自己的心神,不要被愤怒的气氛和情绪牵着鼻子走。要发现这件事情真正的症结和需求在哪儿。
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妈妈情绪背后的需求,也许她需要的是爸爸的看见和认可,或者是其他……
如果妈妈想要的是被认可,一句“妈妈你辛苦了”,远比昂贵的礼物更能让她收获幸福的感受。
如果妈妈的需求当下不能被满足,我们至少可以给妈妈一个好的态度,一个好的感受。
比如,面对妈妈对爸爸的“控诉”,可以对妈妈说:妈妈,你是不是很生气?等爸爸回来,我一定和爸爸讲一讲。也可以和爸爸说:爸爸,这些年你真不容易,妈妈这么说你,你还对他那么好。
当爸爸妈妈在感受上被理解之后,也许他们之间的冲突就没有那么多了。
在父母关系中破局与成长
√看清与父母的相处模式
产生逃离想法的源头,其实是过往那些被忽视或者被过度管束的积累的心理抵触。来信描述中,爸爸妈妈拉着你在中间做“判官”的模式,可能是很久之前就有的了。
有的父母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“情绪垃圾桶”,向幼小的孩子倒苦水,让孩子成为“小大人”,承担本不该背负的责任;而孩子会被迫地背负起父母的部分,就会感到窒息,想要逃离。
这种逃离还常常伴随着愧疚、自责自罪的感受,我们会感觉到违背父母意愿的自己是那么“不孝顺”“没有良心”。
√接纳父母的不完美
我们的父母或许曾因为自己的不安全感而对我们过于严苛,或许因为缺乏足够的智慧而做出了让我们受伤的决定,那些不经意的疏忽,那些因年代局限而产生的观念,甚至是那些伤害了我们的话语,都是他们作为普通人,在生活长河中摸爬滚打留下的痕迹。
这些痕迹,见证了他们的经历,也记录了他们的不易。
接纳父母的不完美,就是接纳最真实的人性,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释放,是我们自身情感成熟和人格完善的体现。
当我们不再仅仅停留在对父母行为的评判上,当我们尝试去看到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、看到他们或许因恐惧无知或是对生活的无奈所驱动的决定时,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才能开始走向相互理解、彼此滋养的爱的状态。
√觉察内在感受,重塑父母关系
你是否发现,当我们对家人发自内心地充满爱意的时候(比如我们对待自己孩子的时候),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展现为对方需要的状态。这种状态的呈现是舒适的、自然的,无需刻意的。
和妈妈的相处,给了我们一个机会,去觉察那些让我们屏蔽“爱意”的阻碍。当我们把精力放回“自己”身上,拥抱过去的自己,陪着过去的自己再次慢慢长大,相信我们会找到和父母相处的智慧。
当内在的感受变了,我们与父母相处时的状态和行为,也会自然而然地转变。
比如,当我们看到,妈妈琐碎的唠叨,其实是她对我们的牵挂,她那些“不讲道理”的要求,是源于她对生活的不安和对我们的期望……感受到这些的我们,再与妈妈相处时,母女之间的情感流动,也将更加温暖和柔软。
写 在 最 后
王立宁老师曾说“云层之上,皆是暖阳”。对家的眷恋和坚守,终会推动我们突破障碍的云层,拥抱幸福的阳光,找到与原生家庭互相滋养的相处方式,享受舒适的爱与被爱。
最后,在新春来临之际,祝福你和你的家人幸福安康,巳巳如意!
爱你的宁心
本/期/回/信
专业支持
指导师 曹永平(沐子)
无锡市妇联婚姻家庭教育指导师
考试心态辅导师、绘画心理分析师
技术督导
辅导师 谢 梅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家庭教育指导师
无锡线上心理疏导在线倾诉情绪压力家庭婚姻疏导心理辅导咨询
情绪压力:敏感多疑、情绪低落、人生迷茫、社交恐惧、焦虑烦躁
职场规则:升职无望、害怕应酬、同事关系不和、职业规划迷惑
亲子学业:沉迷游戏、攀比叛逆、厌学早恋、学习困难、亲子关系
电话14706188701 曹老师